510
个编辑
小 (→Derrida&Endu相关) |
小无编辑摘要 |
||
第63行: | 第63行: | ||
Derrida相关 | Derrida相关 | ||
邪门的 Darksphere 突然在一年前出现,而 Neumann 从 Darksphere 出现那时起就变得暴躁起来,让宇宙秩序濒临混乱的边缘(Derrida 语)。这一切似乎影响到了 Derrida 的(除灵)工作。因此 Derrida 决定要找 Neumann 谈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Derrida资料翻译''' | '''Derrida资料翻译''' | ||
第633行: | 第633行: | ||
=杂项= | =杂项= | ||
顾名思义 | 顾名思义 | ||
== | ==游戏中的引用== | ||
*'''Conway与Neumann两个名字''' | |||
'''Conway''':这个名字在游戏中除了出现在曲目 Conway's Child ,还出现在游戏的一些剧情中(两个包都有)。Conway 引用了英国数学家 约翰·何顿·康威(John Horton Conway) 的名字。下面我引用知乎的一篇文章<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45026142 </ref>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游戏: | |||
康威生命游戏在方格网上进行,有点像围棋。有填充的网格代表有生命,或理解成一个细胞,再或者按中国传统,把填充和无填充理解成“有”和“无”。游戏规则只有四条: | 康威生命游戏在方格网上进行,有点像围棋。有填充的网格代表有生命,或理解成一个细胞,再或者按中国传统,把填充和无填充理解成“有”和“无”。游戏规则只有四条: | ||
第654行: | 第655行: | ||
<br /> | <br /> | ||
'''Neumann''':从 Sta 放出的游戏人物资料中可以发现 Neumann 曾为一名数学家,从这点推测出这个名字引用自美籍匈牙利数学家 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冯·诺依曼 认为:机器可以成为自我复制的系统,基于构造和信息的传递,文明就可以无限延续下去。而康威生命游戏正体现了 冯·诺依曼 关于机器自我复制的思想。 | |||
*'''Brfxxccxxmnpcccclllmmnprxvclmnckssqlbb11117''':出现在Ep.EBV 剧情中的星球。引用自90年代末的一对瑞典夫妻为对当时严格的命名法律进行抗议而试图将自家儿子命名为 Brfxxccxxmnpcccclllmmnprxvclmnckssqlbb'''11116''' 的事件。当然,这样的命名被否决了 | |||
==个人游玩心得== | ==个人游玩心得== | ||
*'''平板/非拇指玩家可以忽视这点'''。TS 和 Cytus 同为一个类型(出现式)的音游,但可能是由于 TS 默认为竖屏的游玩模式导致其 notes 的出现规律受到限制( Cytus 的 notes 的大致出现规律为下→上,上→下这样的循环方式,而 TS 的 notes 的大致出现规律在多数情况下为下→上,下→上,或者反过来,或者左右划圈<del>劲爆搓盘</del>,就是很少有双向循环的出现规律),这对于读谱多少会有一些影响。不过也正是因为 TS 竖屏游玩的特性,因此可以试试单手拿手机(拇指辅助)+另一只手(食指为主)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因手部遮挡带来的影响,还可以降低连续交互/快速滑动时的精力消耗 | *'''平板/非拇指玩家可以忽视这点'''。TS 和 Cytus 同为一个类型(出现式)的音游,但可能是由于 TS 默认为竖屏的游玩模式导致其 notes 的出现规律受到限制( Cytus 的 notes 的大致出现规律为下→上,上→下这样的循环方式,而 TS 的 notes 的大致出现规律在多数情况下为下→上,下→上,或者反过来,或者左右划圈<del>劲爆搓盘</del>,就是很少有双向循环的出现规律),这对于读谱多少会有一些影响。不过也正是因为 TS 竖屏游玩的特性,因此可以试试单手拿手机(拇指辅助)+另一只手(食指为主)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因手部遮挡带来的影响,还可以降低连续交互/快速滑动时的精力消耗 | ||
==真··杂七杂八== | |||
<references /> | <references /> |
个编辑